青春草华人在线_国产射精视频_国产精品亚洲日韩久久久_亚洲视频第一页



我們專注于





最新資訊

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曬太陽”?生態環境部出手了!


時間:2023-11-24 作者:admin


        對于農村污水治理來講,這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
 
  11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之所以說它是“里程碑式的文件”,因為這份《指導意見》經過了一年多的起草、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對于近年來農村污水治理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給出了非常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在此前的《編制說明》中,生態環境部就表明了出臺這份文件的初衷——2018年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以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存在治理機制不完善、治理重點不突出、治理成效評估不合理、治理模式不科學等突出問題,所以有必要總結近年來的有關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指導。
 
  也就是說,這份《指導意見》編制的目的,就是為了瞄準農村污水治理之前的種種問題,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如果說2019年,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開啟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上半場。那么這次《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就預示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1 非正常運行處理設施分類整改 建立整改清單+原則上2年內完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11月21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只是審議通過了《指導意見》,但具體的文件還沒印發,所以文件的詳細內容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今年9月8日,生態環境部曾經對《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從那一版的征求意見稿中,也能看出文件的一些新思路。
 
  下面,本文就從《指導意見》的征求意見稿出發,試著分析一下這次文件的新變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征求意見稿可能與最終的定稿有部分出入,所以以下分析僅供參考。
 
  說起農村污水治理,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問題,就是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曬太陽”。
 
  對于這一問題,《指導意見》給出了非常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非正常運行處理設施分類整改。
 
  生態環境部在《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中表示,當前,一些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情況較為突出,有的是缺乏管護機制和運維資金保障;有的是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有的是技術工藝不合理(如工藝過于復雜、運行成本過高、不符合農村實際);有的是已到更新淘汰年限;有的是年久失修或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設施及管網損毀;有的是村莊污水產生量極低或銳減,或其他原因(如已納入城鎮污水管網治理)等,導致設施無必要運行等。
 
  為此,各級要建立整改清單,分析原因,制訂計劃,分類整改。
 
  如何分類整改?《指導意見》給出了明確的方案:
 
  對缺乏管護和運維資金保障等長效機制的,報地方政府及時建立和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及措施;對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的,加快配套收集系統建設;對技術工藝不合理的(如工藝過于復雜、運行成本過高、不符合農村實際),要及時優化調整技術路線;對存在已到更新淘汰年限、年久失修、因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損毀等情況的,要及時更新改造;對因村莊污水產生量極低或銳減,或其他原因(如已納入城鎮污水管網治理)等,導致設施無必要運行的,鼓勵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有關管理辦法,依法依規有序退出或根據實際需要將設施(如一體化處理設施)移至其他區域利用;對農民群眾使用污水管網不當,造成管網不暢的,要加強宣傳指導,提高群眾維護身邊生態環境的意識。
 
  分門別類、對癥下藥,不管是污水收集困難,還是技術工藝不合理,都有著明確而清晰的解決辦法。
 
  而在整改流程上,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首先要建立不正常運行集中式或相對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整改清單”。然后,根據這一清單,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分析原因、制訂計劃。最后,整改還有著明確的期限——原則上在列入整改清單后2年內完成整改。
 
  經過這一輪整改之后,相信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曬太陽”等問題就能很大程度地得到解決了。
 
  2 強化設施建設和運維質量管理 季度巡查+半年一次的水質監測
 
  非正常運行處理設施分類整改,只是針對存量項目的臨時性措施。這輪整改過后,如何又能保證在運行項目的常態化管控呢?這方面,《指導意見》也給出了對策——強化設施建設和運維質量管理。
 
  具體來講,又分為兩個方面:

首先是建設。
 
  《指導意見》規定,要保障污水收集系統和處理設施建設質量。要以采取集中式或相對集中式模式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村莊為重點,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工程設計,嚴把材料質量關,采用地方政府主管、第三方監理、群眾代表監督等方式,加強施工監管、檔案管理和竣工驗收。
 
  這樣一來,今后還想在設施材料、工程建設上偷工減料的企業,就要掂量掂量了。
 
  其次是日常評估。
 
  由于農村點多面廣、設施數量眾多,所以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未來要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的評估。
 
  為突出重點,《指導意見》提出,以日處理能力10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為重點,組織季度巡查和半年一次的進、出水口水質監測,督促建成設施正常運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日處理能力10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2萬多套。同時,還要鼓勵探索將日處理能力100噸及以上的污水處理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納入數字鄉村建設,通過電量、流量或視頻監控等方式進行實時監管。
 
  此外,可根據監管能力和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將巡查和水質監測范圍擴大到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最后,還要結合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整治,鼓勵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納入管理。
 
  看得出來,100噸及以上的農污設施是重點,將會有季度巡查和半年一次的水質監測,可能還會有公眾開放、用電量監測等。至于20噸及以上的農污設施,則是“根據實際,因地制宜”地納入,留了一個口子。
 
  不管怎么說,有了這些新規定,未來農污設施的常態化監管就會得到加強,這也有助于改善“曬太陽”的問題。
 
  3 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 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
 
  除了農污設施“曬太陽”之外,農村污水治理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治理模式和技術路線的問題。
 
  過去,農村污水的治理模式和技術路線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有的一個地方就有好幾種不同的技術路線,給后期運維造成了很大困難。這一次,《指導意見》對此給出了明確的解決方案。針對治理模式和技術選擇,《指導意見》的基本思路是:因地制宜、尊重習慣,利用為先、生態循環,梯次推進、建管并重,發動農戶、效果長遠。
 
  《指導意見》規定,要立足農村實際,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綜合考慮農村區位條件、地理氣候、地形地貌、經濟發展水平、村莊常住人口及其污水產生量、污水集中收集難易程度、排水去向、區域水環境質量改善需求和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采取管理或/及工程措施,選擇資源化利用、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相對集中式或集中式處理等模式,分階段對農村生活污水應管盡管、應治盡治、應用盡用。
 
  具體來講,首先,要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
 
  對位于非環境敏感區,且常住人口較少、居住分散,以及干旱缺水的村莊,可充分借助農村地理自然條件、環境消納能力(包括水環境容量、土地消納能力)等,建設衛生旱廁或三格式化糞池,對糞污無害化處理,在杜絕化糞池出水直排、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結合果園、菜園、林地、農田等水肥需求和村莊生態景觀建設等,就近就地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探索對黑灰水采取不同利用途徑的資源化利用模式。
 
  其次,對于距離城鎮較近且具備條件的村莊,可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的模式進行處理,或建設集中收集貯存系統,轉運至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第三,因地制宜采取相對集中式或者集中式處理模式。
 
  對人口集中度較小、不臨近重要水體的村莊,可采用小型生態濕地、土壤滲濾等生態處理技術,并加強隔油、沉淀等預處理,定期對凈化植物進行收割。
 
  對人口集中度較高的村莊,集中處理技術的選擇,要統籌考慮污水水質水量特點及區域水環境改善需求,并確保可靠穩定運行,運行維護成本與當地經濟可承受能力相適應,運行維護技術要求與當地管理能力水平相適應。
 
  其中,污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的村莊,宜采取抗沖擊負荷能力較強的處理工藝(如生物膜法),并加強水質水量調節;靠近重要水體的村莊,宜采取污染物去除率更高的處理工藝(如活性污泥法,但進水COD平均濃度較低,特別是低于80毫克/升的,不宜采用)。
 
  此外,還要充分調研農村常住人口及其污水產生量,避免處理設施設計規模偏大。
 
  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可充分利用村莊自然形成的排水系統。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后,以漁凈水、以漁護水。看得出來,文件規定得非常細致,什么“距離城鎮較近且具備條件的村莊”“人口集中度較小的村莊”“污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的村莊”……分門別類地都給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案,甚至連具體的處理工藝(生物膜法還是活性污泥法)都寫清楚了。
 
  總的一個原則,就是“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
 
  有了這些明確的指導意見,各個村莊就能結合自身實際,對號入座,選擇與自身情況相匹配的治理模式和技術了。
 
  4 多方籌措資金 省級資金+EOD模式+縣級財政+農戶付費
 
  除了以上這些規定,這次的《指導意見》還有很多新亮點。
 
  比如,過去,在治理機制上,不少地方采取以鄉鎮、甚至行政村為單位進行分散治理。但此類治理機制存在不少弊端,如建設質量難以保障,長效機制難以保障等。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要鼓勵建立縣(市、區)黨委政府主導、法人主體建設運維、部門監管、村民參與的污水治理機制。有了縣(市、區)黨委政府的領導,農村污水治理就能統籌謀劃、加強管理,資金也能更大程度地得到保障了。
 
  還有,關于治理成效的評判標準,《指導意見》提出了“三不到”:看不到污水橫流,聞不到臭味,聽不到村民怨言。
 
  具體來講,就是:看不到污水橫流,無污水直排環境水體,無糞污露天直排或化糞池溢流現象等;聞不到臭味,不在公共空間或房前屋后形成黑臭水體、臭水溝、臭水坑,排水溝渠內未積存大量生活污水垃圾和淤泥等;聽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為大多數村民群眾所認可。
 
  有了這個直觀的標準,未來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最起碼農村生活污水亂倒亂排現象就能得到管控了,農民也能得到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了。
 
  此外,對于農村污水治理最重要的“錢的問題”,《指導意見》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這方面,首先明確一個原則——建立地方為主、中央補助、社會參與的資金籌措機制。
 
  其次是多方面解決問題:
 
  鼓勵各省(區、市)設立與治理任務相適宜的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鼓勵地方充分利用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與城鎮污水處理、城鄉供水、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等項目整體打包,采取城鄉統籌,“肥瘦搭配、以豐補歉”方式謀劃項目,在適宜的地區探索采取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鼓勵縣級人民政府將設施運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特別是已實現城鄉一體化供水地區以及生活污水資源化集中利用地區,探索建立污水受益農戶付費制度。
 
  積極探索“六個一點”做法,即村民繳一點、地方補一點、企業擔一點、上級獎勵一點、社會捐贈一點、項目綜合平衡一點,推動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總之,通過多方面的手段,省級資金+EOD模式+縣級財政+農戶付費,共同解決農村污水“錢的問題”。
 
  總體看下來,這次的《指導意見》非常有針對性,可以說是一份非常難得的政策文件。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為準備充分,調研扎實。據了解,早在2022年10月,生態環境部就組織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啟動了《指導意見》)的起草工作,重點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梳理。
 
  今年2月,起草組赴四川、安徽、河北等地,深入調研地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經驗、問題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初稿。3-5月,又召開多次專家咨詢會,并與廣東、湖北、浙江等省份座談交流。進入6月,征求了住建部、農業農村部以及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意見。到了9月,又公開征求了意見。
 
  希望未來,這份精心準備的《指導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好農村污水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將農村污水治理工作更好地推行下去。